为深化师范生对基础教育精品课制作的理解,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能力,4月1日上午,教育科学学院邀请教育部“基础教育精品课”案例获得者茹文老师在实训楼501开展《现代教育技术》嵌入式教学,主题讲座为“精耕细研助成长 技术领航铸精品——国家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制作实践经验与创新策略”,22级小学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参与学习,讲座由王贤文老师主持。
讲座中,茹文老师按照“始于认识之准,形与研课之深,成于制作之精”三个步骤,系统解构了精品课开发的核心逻辑,并以其荣获部级优课案例《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》为样本,展示了从设备调试到教学设计、从课堂实录到后期制作的完整创作链。在认知建构层面,茹文老师强调“以终为始”的设计思维,指出精品课应兼具学术规范与教学温度,既要符合《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标准》的技术指标,更要体现学科本质的深度开掘。技术制作方面,讲解了多机位拍摄的布光技巧、音频采集的降噪方案,以及后期剪辑中知识节点与画面节奏的制作要点和经验,为同学们制作精品课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。
图1 讲座现场
为强化实践指导,茹文老师在课前专门指导我院两名学生完成了AI技术融合的教学案例开发。讲座现场,两位同学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示,分享了如何利用智能工具优化教学环节设计,展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,充分体现了“做中学”的教育理念,也为未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了示范。
图2 学生课例展示
讲座尾声,茹文老师以教育者的情怀寄语在场学子:“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,今日深耕的技术终将点亮万千童心。”茹文老师的深度分享,不仅呈现了精品课制作的"技术图谱",更传递出教育者应有的专业态度——用教育情怀点燃设计灵感,以工匠精神打磨每帧画面,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审美化融合。
讲座后,王贤文老师进行了总结,茹文老师的讲座能紧密结合自己的实践,操作性强,且有深度的总结,既拓宽了同学们数字化教育的视野,也为后续课程实践提供了新思路,同时鼓励大家发挥自己在技术敏感和应用的优势,未来工作中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创新,实现自己的成长。
茹文,博罗县博罗中学中洲实验学校一级教师,惠州市基础教育“头阵计划”卓越教师、博罗县优秀教师、博罗县优秀教育教研工作者、博罗县初中化学核心小组成员、广东省粤教祥云教学一线实操型指导专家。
文图:徐小莉、张炜佳、王贤文 审稿:金艳
审核:谢桂新 发布:谢晓谦